第九批國家集采41種藥品采購成功,擬中選藥品平均降價58%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朱萍 實習生李佳英 北京報道
11月6日,第九批國家組織藥品集中帶量采購在上海產生擬中選結果。此次集采有41種藥品采購成功,擬中選藥品平均降價58%,預計每年可節約藥費182億元。醫藥企業積極參與本次集采,262家企業的382個產品參與投標。205家企業的266個產品獲得擬中選資格,其中包括200家國內藥企的260個產品,5家國際藥企的6個產品(包括1個原研藥和5個進口仿制藥),投標企業擬中選比例約78%,平均每個品種有6.5家企業擬中選。
2018年以來,國家醫保局已組織開展九批國家組織藥品集采,共納入374種藥品,平均降幅超50%。國家醫保局稱,下一步將會同有關部門指導各地及中選企業做好中選結果落地實施工作,確保全國患者于2024年3月用上本次集采降價后的中選產品。
據了解,本次集采有一個顯著變化,即藥品采購周期為4年,是國家組織藥品集采以來藥品采購周期最長的一次。在開標現場,中國藥科大學國際醫藥商學院教授路云接受采訪時指出,本次集采延長采購周期是出于“保穩”,保證價格水平穩定,市場預期穩定,臨床供應穩定。
上海市衛生和健康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這將有利于企業根據全國使用量等情況,制定長期發展策略,避免出現產能擴張后帶來的產能過剩等市場問題,也讓企業更有積極性地參與。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為達到參加集采的條件,不少藥企推出的品種“壓線”過評。第九批國采采購文件明確,在2023年10月30日(含)前獲得批件的前參比制劑、過評藥品(含視同過評)可進行申報。在開標前,科倫、齊魯、國藥、華潤、天津醫藥、苑東生物等企業均有新品種過評。不過,宣武醫院藥事部主任張蘭也強調,即使標期被延遲至4年,也并不代表對企業供貨質量的監管是“空白”。
第九批集采呈現新特點
據了解,本次集采涵蓋感染、腫瘤、心腦血管疾病、胃腸道疾病、精神疾病等常見病、慢性病用藥,以及急搶救藥、短缺藥等重點藥品。治療多發性骨髓瘤的來那度胺膠囊2023年5月專利到期后及時納入集采,每粒(25mg)從平均約200元降至15元,每月可為患者節約藥費3880元左右,患者負擔明顯減輕。
其中,治療胃腸道疾病的雷貝拉唑口服常釋劑型、艾司奧美拉唑鎂腸溶干混懸劑等3個國家重點監控合理用藥藥品價格明顯降低。治療心律失常的胺碘酮注射劑、用于搶救休克的多巴胺注射劑、用于催產的縮宮素注射劑等5種短缺藥品和急搶救藥品,通過“帶量”采購方式穩定企業預期,實現保障供應與合理降價的多元目標平衡。
在開標現場,路云指出,一個品種是否納入集采與采購金額的大小沒有關系,主要是看競爭格局,如果一個品種通過一致性評價已經有5家企業,就說明這個藥品市場競爭比較成熟,其生產能力、質量保證都比較高,就可以納入集采的范圍。
另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國家醫保局了解,本次集采一個顯著變化為藥品采購周期延遲。根據文件,各品種各地采購周期自中選結果執行之日起至2027年12月31日,由此前的3年被延長至4年,為國家組織藥品集采以來藥品采購周期最長的一次。這將有利于企業根據全國使用量等情況,制定長期發展策略,避免出現產能擴張后帶來的產能過剩等市場問題。
路云認為,本次集采延長采購周期是出于“保穩”,保證價格水平穩定,市場預期穩定,臨床供應穩定。隨著國家集采常態化,制度要更加偏重于保證中選企業的產品質量和臨床供應,更偏向于患者福利水平的提高。而據以往中標企業的表現,大部分藥品質量和物流保障都達到預期。目前國家醫保局的藥品價格和招采信用評價制度,也能更好地對企業進行監管。
這也意味著中標企業對市場的影響將會更持久。不過,張蘭也強調,即使標期被延遲至4年,也并不代表對企業供貨質量的監管是“空白”!捌髽I只有表現好,才能實現質量穩定、平穩、持續的共贏!
本次集采的另一大特點即重點關注“國家重點監控品種”。重點監控品種可按臨床實際報量,不設下限,本次集采的重點監控品種包括有雷貝拉唑、奧美拉唑和艾司奧美拉唑。在第九批集采的藥品監控中,重點監控的產品會與其他藥物進行差別對待。對此,張蘭指出,這是由于這些受重點監控的產品如麻醉類藥品,如果一味追求完成集采任務量,則可能出現不合理使用的風險。
仿制藥是否療效不佳?
值得注意的是 “集采的仿制藥藥效不好”的聲音一直不斷。對此,張蘭指出,這可能出于一種心態變化。從患者的主觀感受出發,很難評價藥物治療效果,需要從檢測數據或臨床結果來判斷。原來患者的心態是藥效不好就說明需要到了換藥期,并不會認為是藥物質量問題。但開始用仿制藥后,有的患者會將治療效果不佳歸咎于不是使用的原研藥。而從醫院端看,臨床醫生為把握治療效果,會更傾向選擇治療效果有優勢的藥品。
據了解,不久前宣武醫院聯合北京市20余家醫療機構對第一批集采的14個中選藥品開展了真實世界研究,結果表明中選仿制藥與原研藥在臨床有效性和安全性上無統計學差異。
“雖然目前研究未涵蓋所有集采中標的仿制藥品種,但研究證據表明,仿制藥與原研藥相比,藥品的療效和安全性無顯著差異,既能滿足臨床需要,又能解決目前大部分臨床診療問題!甭吩浦赋,如果對仿制藥的療效和安全性存在疑惑,可以自主展開研究,真實世界研究本來就是“百家爭鳴,百花齊放”。這樣社會各界也能更客觀、全面、真實地反映集采中的仿制藥在療效和安全性方面的表現!叭绻麤]有問題,也能更好地消弭誤解;即使有問題,我們也能更好地去應對和解決!
路云還指出集中帶量采購的執行需要加強臨床端各主體的溝通,強化地方醫療機構和患者的溝通,進一步推進宣教工作。帶量采購的目的還是為了提高藥物治療效果,更有效地減輕群眾負擔,促進醫藥產業和醫療機構高質量發展。
張蘭也指出,集采帶來的價格波動對不同定位的企業影響具有差異性,這也會進一步影響藥企參與集采的積極性。雖然集中帶量采購已經成為公立醫院藥品采購的重要模式,但對于部分頭部企業而言,難以達到集采要求的降價標準,這部分企業會更看重院外市場,對集采的參與積極性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