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11月1日電 A股影視院線公司(申萬分類)三季度業績全部出爐。今年以來電影行業持續回暖,尤其是暑期檔票房的創紀錄表現,前三季度七成影視股實現盈利,萬達電影、中國電影、捷成股份吸金能力最強,華誼兄弟虧損最大。
20家影視院線上市公司中,唐德影視、中國電影、上海電影、橫店影視、金逸影視、幸福藍海、萬達電影、光線傳媒、奧飛娛樂等9家影視院線公司實現營收、凈利雙增。
萬達電影營收超百億
前三季度,萬達電影營收超百億居首位,中國電影、奧飛娛樂、捷成股份分別位列二三四位,營收分別為42.10億元、20.20億元、20.07億元。營業收入變動來看,有13家影視院線公司實現營收同比增長,其中北京文化大漲608.94%,歡瑞世紀營收降幅最大,為63.22%。
萬達電影業績表現頗為亮眼。前三季度,隨著電影行業加速復蘇,萬達電影各業務板塊經營業績均實現較大增長。2023年1-9月,公司國內影院實現票房62.2億元(不含服務費),同比增長67.6%,其中第三季度25.7億元(不含服務費),同比增長102.1%。內容方面,公司參與投資出品的電影《流浪地球2》《熊出沒:伴我熊芯》《宇宙探索編輯部》《倒數說愛你》《熱烈》《孤注一擲》《第八個嫌疑人》等先后上映,整體票房表現較好。
北京文化營收同比增幅最大,公司表示是因為電影收入增加。電影項目方面,北京文化的王牌項目《封神第一部:朝歌風云》今年暑期檔大火。截至報告披露日,累計票房26.32億元,總觀影人次6063.3萬人。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文化營業收入額度在20家影視院線公司中墊底,僅1.38億元。中新經緯發現,前三季度北京文化營業成本高達1.25億元,而去年同期僅31.49萬元。
以電視劇為核心業務的歡瑞世紀營收大減,公司表示,主要是因為報告期內影視劇銷售減少。
博納影業凈利大降近380%
凈利方面,七成影視股實現盈利。
具體來看,萬達電影凈利潤11.15億元居首位,中國電影、捷成股份凈利潤分別為4.71億元、4.32億元,居二三位,光線傳媒、華策影視、中視傳媒凈利潤均超3億元。華誼兄弟虧損最大,凈利潤為-2.82億元。
20家影視公司中,中國電影凈利4.71億元,同比大增79104.10%(去年同期為59.45萬元),奧飛娛樂同比增768.25%,中視傳媒同比增超5倍,橫店影視、萬達電影增超300%。博納影業、北京文化、百納千成、歡瑞世紀凈利同比大減。
對于凈利大增,中國電影表示,主要是電影市場逐步恢復推動票房增長所致。2023年前三季度,中國電影主導或參與出品并投放市場的影片共28部,累計實現票房231.02億元,占同期全國國產影片票房總額的61.44%。其中,公司出品的《流浪地球2》《滿江紅》《熊出沒·伴我“熊芯”》《人生路不熟》《長安三萬里》《孤注一擲》等6部影片進入今年以來國產片票房前十。
華誼兄弟虧損最大。在今年火爆的春節檔、五一檔和暑期檔,華誼兄弟接連缺席。同時三季度報顯示,阿里系資本減持華誼兄弟。截至三季度末,王忠軍持股11.51%,阿里創業持股2.47%,馬云持股2.6%,王忠磊持股2.39%,而二季度末,阿里創業持股4.47%,馬云持股3.6%。
前三季度,博納影業凈利同比減少377.22%居末位。公司表示,主要系本年初至報告期末公司電影票房較上年同比期間減少所致。
報告期內,博納影業上映影片4部影片,分別為《無名》《別叫我“賭神”》《風再起時》和《長空之王》,共計實現票房18.66億元,占2023年上半年國產影片總票房的9.36%。與去年同期相比,量級不及去年的《長津湖之水門橋》,造成影片票房收入減少。據了解,《長津湖之水門橋》累計票房達到40.67億元,為2022年度票房榜冠軍,目前位居中國影史票房榜第九位,也是2022年全國唯一一部票房超過40億元的影片。
券商預計2023年全年票房有望同比翻倍
暑期檔的強勢表現,讓主要從事發行放映業務的A股影視院線公司三季度業績大增。據燈塔專業版,暑期檔總觀影人次(含預售)超5.02億,總票房達204.95億元。2023年暑期檔總票房已刷新中國影史暑期檔票房紀錄。
國慶檔稍有降溫,國家電影局10月7日發布數據,2023年國慶檔電影票房達27.34億元,觀影人次為6510萬,國產影片票房占比為95.78%,據中國電影數據信息網,受到旅游市場火熱等因素影響,國慶檔沒有預期中火爆。
光大證券認為,2023年票房經歷了上半年的回暖以及暑期檔的超預期后,國慶檔票房后繼無力,但后續影片儲備相對充足,賀歲檔票房仍有望回溫。
而展望2023年第四季度,中原證券認為,參考往年第四季度的國內票房表現,預計2023全年票房有望落于550-600億元左右,相比2022年增加約84%-100%,相比2019年的641.49億元將有約6%-14%的差距,預計2024年國內電影市場有望超越2019年的最高水平,但仍需觀察后續影片的定檔情況以及市場表現。
中信證券稱,線下文娛產業充分受益于供給、需求和政策驅動,持續向好的趨勢不變,爆款內容的不確定性和多種娛樂場景的分流效應導致修復節奏存在短期波動。(中新經緯APP)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