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10月25日電 國家發改委網站消息,國家發改委等四部門近日聯合下發《關于促進煉油行業綠色創新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其中提出,到2025年,國內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控制在10億噸以內;嚴控新增煉油產能,加快淘汰落后產能。
意見明確,到2025年,國內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控制在10億噸以內,千萬噸級煉油產能占比55%左右,產能結構和生產力布局逐步優化,技術裝備實力進一步增強,能源資源利用效率進一步提升,煉油產能能效原則上達到基準水平、優于標桿水平的超過30%!笆奈濉逼陂g污染物排放和碳排放強度進一步下降,綠色發展取得顯著成效。
到2030年,產能結構和生產力布局進一步優化,化工原材料和特種產品保障能力大幅提升,能效和環?冃н_到標桿水平的煉油產能比例大幅提升,技術裝備實力、能源資源利用效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綠氫煉化、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等技術完成工業化、規;痉厄炞C,建設一批可借鑒、可復制的綠色低碳標桿企業,支撐2030年前全國碳排放達峰。
同時,意見提出推動產業優化升級、推進能源資源高效利用、加快綠色低碳發展和加強科技創新引領四方面共17項重點任務。
推動產業優化升級方面,意見要求,嚴控新增煉油產能。新建煉油及擴建一次煉油項目應納入經國家批準的相關規劃,實行產能減量置換和污染物總量控制,能效達到標桿水平,環保滿足重污染天氣重點行業績效分級A級指標要求。嚴格執行《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新建煉廠的常減壓裝置規模不得低于1000萬噸/年。強化安全生產、生態環保、碳排放等指標約束,原則上不再新增燃煤自備電廠(鍋爐)。
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各地要依法依規推動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200萬噸/年及以下常減壓裝置有序淘汰退出。對符合條件的以生產瀝青等化工品為主、加工特種原油或廢礦物油等200萬噸/年及以下常減壓裝置,經國家有關部門認定后允許保留,地方要做好后續全流程監管。對能效低于基準水平或環保治理水平低下,且通過節能降碳減污等改造升級,能效仍無法達到基準水平或污染物無法實現穩定達標排放的,2025年以前加快退出。
推進能源資源高效利方面,意見提到,鼓勵資源循環利用。鼓勵有條件的企業探索廢塑料、廢潤滑油、廢棄油脂、廢棄生化污泥等廢棄有機物與原油耦合加工。鼓勵重點開發廢塑料低能耗熱解與凈化預處理技術,開發低碳排放的廢塑料油深加工成套技術,加快廢塑料化學循環工程試點示范。鼓勵煉油過程“三廢”資源化利用。積極有序發展以廢棄油脂為主要原料的生物柴油、生物航煤等生物質液體燃料。
加快綠色低碳發展方面,意見指出,引導煉油過程降碳。積極引導清潔能源、綠電替代,推進現有燃煤自備電廠(鍋爐)清潔能源替代,鼓勵企業積極探索研究太陽能供熱在煉油過程中的應用。
推進二氧化碳回收利用。支持煉油企業加快CCUS示范應用,有效降低碳排放。探索開展制氫尾氣及催化裂化煙氣二氧化碳直接轉化、二氧化碳和甲烷干重整、二氧化碳加氫制油品和化學品技術示范。
支持制氫用氫降碳。推動煉油行業與可再生能源融合發展,鼓勵企業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制氫。支持建設綠氫煉化示范工程,推進綠氫替代,逐步降低行業煤制氫用量。鼓勵強化加氫工藝選擇性,實施氫氣網絡系統集成優化,降低制氫裝置碳排放。
加強科技創新引領方面,意見提出,加快低碳技術研發。推動二氧化碳轉化、固化等技術開發和試點應用。鼓勵大型電加熱爐電氣化技術研發和應用。
此外,意見還要求,各地要圍繞重點任務,積極落實能源領域首臺(套)等配套政策,加強財政、金融、投資、生態環境等政策與產業政策的協同,加大市場調節、督促落實力度,倒逼落后產能有序退出。鼓勵金融機構用好碳減排等貨幣政策工具,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加大對煉油領域碳減排項目的信貸支持。地方有關部門要嚴格項目準入審查,加強煉油項目準入條件與能效標桿水平銜接和匹配,對于違規上馬、未批先建項目,依法依規查處。(中新經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