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大客戶富士康被查 六淳科技沖A添變數
近期有關富士康被查的消息成為市場焦點,相關公司也引發極大關注。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目前正在闖關IPO的東莞六淳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六淳科技”),其第一大客戶系富士康,該公司早在2022年7月就已過會,但至今未提交注冊。闖關關鍵節點,六淳科技第一大客戶被查也讓公司創業板IPO增添了不少變數。
富士康穩居第一大客戶
報告期內,富士康穩居六淳科技第一大客戶的位置。
招股書顯示,六淳科技主要從事電子產品精密功能性器件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公司直接客戶為終端電子產品的制造服務商、組件生產商,包括富士康、鵬鼎控股、京東方、臺達電、瑞聲科技、歐菲光、立訊精密等,最終應用于蘋果、華為、小米、vivo、OPPO、三星等終端電子產品的知名品牌商。
按同一控制下的客戶合并計算,2019-2021年,六淳科技前五大客戶合計銷售額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81.9%、72.63%、77.25%,其中對富士康的銷售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42.26%、35.56%、33.78%,對應銷售金額分別約為1.25億元、1.44億元、1.88億元,富士康穩居六淳科技第一大客戶。
值得一提的是,據報道,近期稅務部門依法對富士康在廣東、江蘇等地的重點企業進行稅務稽查,自然資源部門對富士康在河南、湖北等地的重點企業用地情況進行現場調查。
受上述消息影響,工業富聯在10月23日“一”字跌停,10月24日也大幅收跌5.43%,股價報13.76元/股,總市值為2734億元。
大客戶被查,六淳科技IPO會否受到影響也引發關注。投融資專家許小恒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目前有關部門對富士康的調查情況沒有詳細說明,如果調查活動對集團業務不造成影響,那么大概率還不會影響到其上下游企業,但如果調查影響了公司業務開展,恐會間接影響到其上下游企業。
據了解,六淳科技IPO在2021年6月獲得受理,2022年7月27日上會通過,不過之后公司IPO遲遲沒有提交注冊,目前處于財報更新中止狀態。
鵬鼎控股既是股東又是客戶
除了富士康之外,富士康相關公司鵬鼎控股也是六淳科技大客戶。
報告期內,鵬鼎控股穩居六淳科技第二大客戶的位置,六淳科技對鵬鼎控股的銷售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27.19%、24.38%、22.87%,對應銷售收入分別約為8068.1萬元、9841.63萬元、1.27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鵬鼎控股間接控股股東為臻鼎科技,而臻鼎科技的第一大股東為鴻海集團的全資子公司Foxconn(Far East)Limited。富士康被查的消息傳開后,鵬鼎控股10月23日盤中股價也出現大跌,公司回應媒體稱,公司沒有收到相關的調查通知,公司一直是獨立經營,各項業務、經營活動也非常正規。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鵬鼎控股還是六淳科技股東。2020年12月,鵬鼎控股的全資子公司鵬鼎投資對六淳科技增資,持有公司146.1039萬股,持股比例為3.55%。
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科技產業投資分會副會長兼戰略投資智庫執行主任布娜新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IPO公司大客戶入股公司的情況之前也有案例,這主要看是否符合行業現狀,部分行業為了深度綁定,大客戶入股公司也有合理性。許小恒進一步指出,上下游持股模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進企業之間的交流合作,保證采購渠道或者銷售渠道,有利于降低經營風險。不過,這種情況也要保證合作的公允性,不會損害發行人利益。
六淳科技曾在問詢函回復中解釋稱,鵬鼎控股是公司的長期合作伙伴,對公司所處的電子產品精密功能性器件行業具有深入研究,看好公司的發展前景,在獲知公司增資計劃時表達了入股意向,希望借助股權聯系進一步加深與公司上下游之間的合作。
六淳科技在上會時,鵬鼎控股既是客戶又是股東的情況還曾遭到過追問,監管層要求六淳科技說明鵬鼎控股入股是否影響公司的業務獨立性,未按“實質重于形式”的要求將鵬鼎控股認定為關聯方的原因。
分紅后擬募資補流
近期,IPO公司分紅后還要募資補流、還債等情形引發了市場極高關注度。
招股書顯示,2019-2021年,六淳科技營收、凈利穩步增長,報告期內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約為2.97億元、4.04億元、5.57億元;對應實現歸屬凈利潤分別約為3158.99萬元、6192.14萬元、1.08億元。
2019年、2020年,六淳科技均進行了分紅操作,當年分紅金額分別為3000萬元、3119.18萬元,占當期凈利的94.97%、50.37%。
截至招股說明書簽署日,六淳科技的實際控制人為唐淑芳、莫舒潤夫婦,直接或間接合計控制公司72.04%的股份。
上市前進行了大手筆分紅,六淳科技此次IPO卻擬募資補流。具體來看,此次謀求創業板上市,六淳科技擬募資4.74億元,投向電子產品精密功能性器件生產項目(遷建)、研發中心建設項目、補充流動資金,分別擬投入募資額2.89億元、6500萬元、1.2億元。
另外,六淳科技也提示風險稱,公司募投項目電子產品精密功能性器件生產項目(遷建)將形成年產18億pcs的產能,由于是遷建項目,新增產能約年產14億pcs,相對最近一年末合并口徑的產能水平,擴張幅度約54.4%。大幅增加的產能對公司的市場開拓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公司不能相應有效地拓展市場,可能會導致產品積壓或者產能閑置的情況,從而對公司盈利能力產生不利影響。
針對相關問題,北京商報記者向六淳科技證券事務部發去采訪函,不過截至記者發稿,對方并未回復。
北京商報記者 馬換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