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10月24日電 題:中國經濟在逐步企穩回暖,房地產和地方債需要較長時間解決
作者 盛松成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原司長
中國近期公布的部分經濟數據優于預期,說明中國經濟已企穩回暖。
三季度的反彈不會曇花一現。2024年5%左右的經濟增速是需要的,只要保持對宏觀經濟的支持,以及對防范風險、結構改革等的力度不減,也是有可能實現的。不同于歷史上前幾輪經濟調整后的恢復,這一輪復蘇會較為緩慢,除了疫情留下的影響,國際環境也和以前不同了。
此外,國內目前還面臨房地產和地方政府債務這兩個突出的問題,而這兩個問題的解決需要一個較長的時期。以中國住宅銷售面積這一數據為例,2021年曾售出15.7億平方米住宅,但2022年降至11.5億平方米,今年全年可能會跌到9億平方米。房地產問題是目前中國比較棘手的問題,未來房地產會呈“L”型發展,而考慮到地方政府無法再像過去那樣通過賣地來支持城鎮化發展,地方面臨收入減少而支出不少的局面,債務問題會是主要風險之一。
貨幣政策方面,今年四季度和2024年仍有降準、降息空間,不過降準優于降息,2024年降息的概率會更小,因中國利率水平已經很低。如果繼續降息,銀行凈息差壓力會更大。中國的商業銀行是國債、地方債的主要買家,需要配合財政政策,同時也要承擔支持經濟和化解金融風險的責任,所以我們要保護好商業銀行。
中國貨幣政策需要考慮內外平衡,如果中美利差繼續擴大,人民幣匯率壓力會進一步加大,這也是中國降息會比較謹慎的原因之一。市場對目前經濟的復蘇比較著急,但社會融資規模作為經濟先導指標的特征突出,8月社融數據的觸底回穩是轉折點,9月回暖趨勢進一步得到鞏固。作為中國的獨創指標,社會融資規模符合中國國情,涉及整個經濟運行過程中絕大多數資金,從社融增速看,未來數月經濟的平穩回升是可以預期的。(中新經緯APP)
本文由中新經緯研究院選編,因選編產生的作品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選編內容涉及的觀點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責任編輯:宋亞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