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常會定了這件大事,4800億元稅費政策延續優化,有何亮點?
陳益刊
備受企業關注的稅費支持政策延續明了。
3月24日,國務院總理李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延續和優化實施部分階段性稅費優惠政策,以進一步穩預期強信心。
此次會議明確:將符合條件行業企業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比例由75%提高至100%的政策,作為制度性安排長期實施;將減半征收物流企業大宗商品倉儲用地城鎮土地使用稅政策、減征殘疾人就業保障金政策,延續實施至2027年底;將減征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年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100萬元部分所得稅政策、降低失業和工傷保險費率政策,延續實施至2024年底;今年底前繼續對煤炭進口實施零稅率等。
國常會預計,以上政策預計每年減負規模達4800多億元。
北京國家會計學院教授李旭紅告訴第一財經,此次國常會延續和優化部分階段性稅費優惠政策,反映出結合中國當前經濟運行情況予以跨周期調節,以促進我國經濟實現穩中有進的目標。比如,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所得稅等優惠政策延續,將有利于幫助抗風險能力弱的較小市場主體平穩過渡,保就業穩民生,穩定宏觀經濟的基本面。
上述稅費優惠政策絕大部分都在去年底到期。比如為了支持研發創新,去年國家明確現行適用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比例75%的企業,在去年第四季度期間,稅前加計扣除比例提高至100%。
這意味著企業投入100萬元研發費用,實際在企業所得稅應納稅額(即稅基)扣除額從此前的175萬元提高至200萬元,從而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激勵企業創新。不過這項政策在去年底到期,而上述會議決定對部分符合條件的行業延續這一政策,且作為制度性長期安排,而非短期優惠。
上海財經大學公共政策與治理研究院副院長田志偉告訴第一財經,這是一大亮點,體現了中國近年來武力創新制度導向的延續。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是從投入端來支持企業進行創新,能夠起到不錯的效果。
李旭紅表示,將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提至100%的優惠政策,作為制度性長期安排,將更有利于增強我國各類市場主體投入研發的信心及動力,助力我國實現科技強國高質量發展的目標。
目前中國已經對制造業、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提高至100%,未來哪些行業納入仍有待后續具體政策明確。
為支持小微企業發展,國家此前對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年應納稅所得額不到100萬元的部分,在現行優惠政策基礎上,再減半征收所得稅,這使得實際所得稅稅率低至2.5%,而這一優惠政策在去年底到期,此次明確延續至2024年底。
另外,今年4月底到期的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工傷保險費率政策,也延續至2024年底。按照現行階段性降率政策規定,失業保險總費率為1%。工傷保險基金累計結余可支付月數在18至23個月的統籌地區可以現行費率為基礎下調20%,累計結余可支付月數在24個月以上的統籌地區可以現行費率為基礎下調50%。
李旭紅認為,將減半征收物流企業大宗商品倉儲用地城鎮土地使用稅政策延續實施至2027年底,將有助于我國現代物流行業的建設,助力我國建立現代化的產業體系。而今年底繼續對煤炭進口實施零稅率,將有助于降低我國能源成本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
田志偉表示,此次優化延續相關稅費政策的一個亮點是聚焦中小企業,體現了對中小企業的支持。企業經營是一個長期事項,一些企業會根據國家政策而做出自己的長期經營規劃,因此一些行之有效的優惠政策,可以考慮給予一個更長的優惠期限,給企業吃下定心丸,也方便企業規劃自己的未來。
上述會議要求,要做好政策宣介,積極送政策上門,確保企業應享盡享。
“這將促進稅費優惠紅利惠及千家萬戶,助力夯實今年宏觀經濟開局良好的發展趨勢!崩钚窦t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