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市價格戰引發行業洗牌 業內人士稱價值戰才是正解
本報記者 龔夢澤
3月份以來,國內車市大事件不斷。3月6日,湖北省開啟最強購車優惠季,單車政企綜合補貼金額最高達9萬元。3月17日,競爭再度升級,成都龍泉驛區“產銷聯動”汽車消費活動計劃發放補貼總金額1億元,將單車補貼最高推至15萬元。相較于此前優惠大多不覆蓋全系車型、僅限當地的情況,新一輪價格戰的戰線和時間更長。
此次汽車行業的整體價格戰來勢兇猛,競爭態勢愈演愈烈,無論是新能源還是傳統車企,國產或是合資品牌,都在重新審視戰局,行業大洗牌正在發生。對此,蔚來汽車CFO奉瑋稱,電動汽車滲透率的攀升正促使汽車行業經歷一輪深度洗牌和整合。
在此背景下,日前中汽協發聲呼吁,此輪降價的炒作應盡快降溫,使行業回歸正常運行狀態,確保全年行業健康平穩發展。
車企與地方加大促銷力度
3月初,湖北省開啟史上最強購車優惠季,當地車企和政府結合經營計劃,為當地消費者提供了強有力的優惠政策。據《證券日報》記者梳理,截至3月24日,北京、上海、浙江、河南、山西、吉林、天津、河北、成都、哈爾濱等多省市相繼出臺了不同程度的購車補貼優惠政策。
時至3月下旬,加入降價促銷行列的汽車品牌名單越來越長。上汽大眾、一汽-大眾、比亞迪、一汽豐田、廣汽豐田、上汽通用別克、上汽榮威和上汽名爵等超30個汽車品牌均加入降價促銷戰局。此輪價格戰補貼力度之大、影響范圍之廣、事態發展之快、關注度之高都史無前例。那么,此次促銷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中汽協相關負責人告訴《證券日報》記者,不論新能源車企這只蝴蝶是否在年初扇動了降價的翅膀,傳統燃油車面臨的壓力都決定了促銷是必然之舉。
在行業端,近年來汽車產銷穩中有增,展現出強大的發展韌性。但進入2023年,由于政策調整、市場恢復緩慢等原因,汽車終端銷售略顯疲態。中汽協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1月份-2月份,乘用車批發銷量312.1萬輛,同比下降15.2%。從庫存情況來看,2023年2月末汽車企業庫存為110.1萬輛,比月初增長6.8%;另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數據顯示,2023年2月份中國汽車經銷商庫存系數1.93,同比上升4.3%,庫存接近兩個月銷量。
“今年年初,部分新能源車企為提高市場競爭力,下調市場銷售價格,進一步消減了傳統燃油車市場競爭力,導致部分燃油車銷量低迷!鄙鲜鲋衅麉f相關負責人表示,加之去年芯片短缺等因素打亂了廠家產銷節奏,企業庫存壓力普遍增大。因此,部分車企通過對部分燃油車進行大幅促銷,以去庫存、回收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在距離“國6b大限”還有3個多月之際,也有部分聲音將這波降價潮歸因于“國6b”的切換。對此,中汽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每逢標準切換升級,車市往往容易出現變化。但據協會估算,目前不能夠達到法規要求的新車庫存量,在當前總庫存中的占比有限,遠達不到“掀起風浪”的水平!盎究梢詳喽,所謂的價格戰實質上是傳統車企的清庫促銷潮!
此外,汽車作為大宗商品,增量市場越來越小,存量市場越來越難激活,各地政府加推購車補貼,意在促進經濟內循環,同時帶動整個汽車產業鏈上下游發展。
汽車價格體系修復或漫長
“隨著電動車和燃油車充分競爭,降價競爭會成為必然!敝T多業內人士的想法與蔚來銷售運營助理副總裁浦洋類似,認為這場降價潮并不會持久,產生的影響也有限。但也存在一些悲觀聲音,認為這輪價格戰過后,汽車價格體系的修復過程可能會艱辛而漫長。
事實上,上一次國內汽車品牌集體“降價”還是在2015年,受行業格局變動、產能過剩等多重因素影響,主流汽車品牌相繼加入戰局,引發了一輪激烈的價格戰。硝煙過后,2015年我國汽車全年銷量2459.76萬輛,增速反而較上年同期下降了2.2個百分點。
這一現象被理想汽車CEO李想形象地詮釋為:“降價也許不能帶來銷量,但可以打擊對手!苯恿κ降慕祪r大多是“賠本賺吆喝”,最終很少有品牌能在價格戰中真正獲益。當前,已有一些跡象表明,非理性促銷正在壓縮經銷商的生存空間,加重消費者觀望情緒,進而影響到消費信心。
“車企為了生存而進行巨幅降價,但價格降得越多,研發投入就越少,汽車消費者的體驗勢必會大幅下降!奔囆姓偛眉皥绦卸鹿鹕鷲傇诮邮堋蹲C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短期來看,價格戰給車企帶來了壓力。此前汽車業經歷了快速發展期,如今到了該洗牌的時候,現金流不足、不賺錢的企業無法活下去。
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報告顯示,2022年完成年度銷量目標的經銷商占比不足兩成,處于虧損狀態的經銷商接近一半,95%的經銷商盈利下滑。受沖擊最大的,正是3月份價格戰的主角合資品牌。2022年,超五成合資品牌經銷商出現虧損。
“從弱勢品牌的弱勢滯銷車型、弱勢品牌的強勢車型,再到強勢品牌的弱勢車型,這就是此輪價格戰發展的大致順序和脈絡!敝袊履茉雌嚠a業創新聯盟理事高云鵬認為,現在消費者對于車價的降幅預期非常高,生怕買貴了,如果品牌降價沒有形成強烈刺激,很難達成購買意愿。這對于經銷商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利空。
對此,蔚來聯合創始人、總裁秦力洪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今年一季度是整個汽車行業,也是整個電動車行業最困難、最有挑戰的季度,我們要做好充分思想準備!
吉利汽車集團董事長、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極氪智能科技CEO安聰慧也表達了類似的看法,他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汽車行業已經進入大洗牌階段,淘汰賽已經開始,這時候要考驗企業的綜合實力。
從價格戰到價值戰
作為新能源車核心原材料的碳酸鋰價格較峰值腰斬,又給戰局增加了新的變量。在2022年11月末創出59萬元/噸的歷史高點后,電池級碳酸鋰價格一路下跌。3月24日,上海鋼聯發布數據顯示,電池級碳酸鋰價格較前一日再跌2500元/噸,均價報27.75萬元/噸。隨著碳酸鋰價格持續走低,新能源車企將獲得更大的成本優勢和調價主動權。
對此,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從行業周期性發展的規律來看,既反對碳酸鋰價格暴漲至60萬元/噸,也不希望碳酸鋰價格大幅下跌到20萬元以下。崔東樹表示,從全球鋰礦投資規律來看,周期性極其明顯,暴漲暴跌,對汽車行業發展都是不利的。
談及此番價格戰的走勢和未來影響,中汽協相關負責人認為,短期非理性促銷勢必透支未來市場銷量,不利于整個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采取簡單的價格競爭策略并不是長久之計。
上述負責人認為,自主品牌車企應該著眼長遠,理性安排好產銷計劃,積極跟上“新四化”浪潮,在產品技術、質量、服務、品牌力等方面多下功夫,推出符合產業發展潮流的產品。
“企業的競爭就是產品的競爭,而產品的競爭就是成本的競爭。能否在成本競爭中獲得優勢,由技術和創新決定!奔嚰瘓FCEO、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淦家閱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不能隨便跟風價格戰,要打價值戰、售后服務戰和質量戰,要打技術戰。吉利將通過自身技術能力與成本管控上的優勢,打造高價值的產品。
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對此亦早有洞見。他認為,國內部分二線品牌由于規模受限等原因,轉型將面臨巨大挑戰。但一線中國品牌已在質量、服務等領域具備了和合資品牌相抗衡的實力,在新能源、智能化等新技術領域已處于行業前列,再加之對中國市場的精準認知、快速的產品變現能力,在本輪競爭中將有望達到新高度。
對此,中汽協相關負責人也表示,目前汽車行業正處于轉型發展關鍵期,外部環境也很復雜,確保汽車行業健康持續平穩運行是全行業企業的共同責任和擔當!皣覍用婵梢钥紤]統一出臺相應政策和制度優化調整措施,以引導汽車行業健康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