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3月11日電 硅谷銀行倒閉引發的后續風險備受關注。11日,浦發硅谷銀行發聲回應稱,其擁有規范的公司治理架構,有獨立經營的資產負債表;始終按照中國法律法規規范穩健經營。
3月10日,SVB Financial Group (SIVB)旗下子公司硅谷銀行被監管機構關閉,成為金融危機以來規模最大的銀行倒閉事件。隨后,該公司債券的交易活躍,其BBB級10年期債券價格跌至面值的31%。
據華爾街日報中文網報道,這家總部位于加州圣克拉拉的金融服務公司最近幾天舉步維艱,其股票和債券價格均遭受重創。周四,該公司披露出售了約210億美元的證券,造成18億美元虧損。
FDIC(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的數據顯示,截至去年12月31日,硅谷銀行的總資產估計為2090億美元,存款約為1754億美元。
至于會否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則稱,美國的銀行系統“依舊堅韌”,監管機構“擁有有效的工具”來應對圍繞硅谷銀行的事態發展。
浦發硅谷銀行回應
中美合資的浦發硅谷銀行會不會受到硅谷銀行“暴雷”影響?
11日,浦發硅谷銀行發布公告稱,浦發硅谷銀行擁有規范的公司治理架構,有獨立經營的資產負債表。作為中國首家科技銀行,浦發硅谷致力于服務中國科創企業,始終按照中國法律法規規范穩健經營。
浦發硅谷銀行公告截圖
公開資料顯示,2012年8月15日,硅谷銀行和上海浦發銀行合資成立中國第一家專注于服務科技創新產業的銀行,即浦發硅谷銀行,分別持有50%股權。原浦發銀行副董事長、行長傅建華出任浦發硅谷銀行董事長,行長由美國硅谷銀行董事長魏高思擔任。
浦發硅谷銀行官網介紹顯示,該行目標客戶包括生命科學/醫療、智能制造、數字化轉型和碳中和等科技創新領域的企業。
歐洲銀行股遭大幅拋售
硅谷銀行的“暴雷”,直接引發恐慌情緒蔓延。
首當其沖就是美國銀行股,美東時間周五,美股銀行板塊全線下跌。費城銀行指數收跌4%,本周累跌將近16%。SIGNATURE BANK跌22.87%,第一共和銀行跌14.84%,嘉信理財跌11.66%,聯信銀行跌5.02%。
美東時間周四,美國四大銀行在交易中損失了470億美元的市值,費城銀行指數暴跌7.7%,創2020年6月份以來最差單日表現。
另據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報道,已經導致524億美元市值蒸發的美國銀行股拋售潮蔓延至歐洲,德意志銀行股價下跌8%,法國興業銀行和匯豐股價均下跌5%。
值得注意的是,銀行一直是歐洲表現最強勁的行業之一,在過去六個月里,銀行股上漲了20%。銀行從利率上升中獲得了回報,因為它們的利潤來自于它們支付的存款利率和貸款收入之間的差異。
分析師和投資者表示,他們并不認為周五的股價下跌預示著歐洲各銀行將出現更大范圍的調整。
TwentyFour的投資組合經理Gary Kirk表示,硅谷銀行的問題具有“特異性”,歐洲銀行對其債券組合的損失更有抵抗力。
他補充說:“我們預計今天歐洲銀行股會出現一些疲軟,債券也會出現一些價格下跌,但我們預計這將是短暫的,因為投資者開始認識到,隨著利率的提高,真正的好處是更強的凈息差實際上加強了資產負債表!
巴克萊分析師表示,盡管對信貸的擔憂日益加劇,可能令銀行業承壓,但銀行對存款下降表現出了韌性。
他們寫道:“由于利率上升,我們看到了進一步提升盈利的空間,而強勁的資本狀況、高撥備和杠桿率的降低,使該行業處于應對信貸風險的有利地位!
貝爾德資本股票業務副主席帕特里克•斯賓塞表示,硅谷銀行的問題是“該公司特有的”,幾乎沒有跡象表明美國或歐洲的其他銀行也很脆弱。
中信證券研報認為,美國硅谷銀行困境的主因是美聯儲持續加息背景下流動性風險的暴露,不過硅谷銀行的流動性壓力未必意味著其將破產。誠然,市場恐慌情緒正在蔓延,但我們認為目前硅谷銀行的流動性壓力尚不至于發展到債務危機,也不足以引發金融海嘯。美國高利率環境下金融體系的風險在逐步累積,美債收益率曲線倒掛與債市流動性不足等問題可能放大局部金融風險,未來局部性金融風險仍需防范。
CEO套現凈賺227萬美元
另據華爾街日報中文網報道,公開文件顯示,硅谷銀行首席執行官在周五銀行倒閉前幾周套現股票和期權,凈賺227萬美元。
文件顯示,首席執行官Greg Becker行使了股票期權,即他花錢將期權轉換為股票,然后在2月27日立即出售了股票。這為他帶來了227萬美元的個人利潤。
這些出售是事先安排的高管股票出售計劃的一部分,即10b5-1計劃,Becker于1月26日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了該計劃,距離該銀行倒閉僅僅六周時間。
他還在1月31日以110萬美元的價格出售了股票,不過文件顯示,這是為了支付納稅義務。(中新經緯APP)